《花木兰》是顾冠仁创作于1979年的一首琵琶协奏曲。乐曲以中国南北朝时的一首乐府叙事诗《木兰辞》为背景,根据辛亥革命时期白宗巍创作的乐府原词歌曲的曲调为素材,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历史故事,热情歌颂了这位巾帼英雄的勇敢坚强和爱国主义情操。
此曲于1980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作品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三等奖。
影片来自杨老师的面子书
前几天在面子书上看到了这一个影片,是杨惟老师彩排的片断。
曾经熟悉的琴声和乐曲再次重现。
两分钟的片断,让我心里沉睡的音符再次跳跃。
傍晚回到家里,马上拿出了尘封已久的琵琶出来拨弄琴弦。
战战兢兢的弹奏了曾经熟练的小曲。
我深怕有一天会忘了曾经熟悉的旋律。
我深怕有一天双手会不听使唤。
庆幸的是手指依然可以不自觉的在琴弦之间游走。
只是变得迟钝了些,柔弱了些。
虽然音色中多了几分瑕疵,但是琴声依然清脆响亮,也足以自娱。
晚上翻开了多年的收藏,再次播放了这一张得来不易的光碟。
以前读书时代,学琵琶的第三年,
我买了生平的第一张琵琶独奏音乐卡带,《西双版纳的晚霞》。
其中的这一首曲子,《花木兰》成了我的心头好。
多年来反复的播放,就连卡带也承受不了长年累月的摩擦而快报销了。
磨损的卡带让我心疼了好一阵子,寻遍好几家唱片行也不见专辑的光碟版本。
虽然如此,每一个的音调,每一个乐章,却已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几年前,偶然在一场音乐会的场外发现了这张光碟。
心满雀跃的我二话不说马上掏钱买了下来。
虽然事隔多年,每当熟悉的音符再次飘扬,心里依然有无限的悸动。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琴声瑟瑟.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琴声瑟瑟. Show all posts
Sunday, August 14, 2011
Saturday, July 31, 2010
情牵柳琴
第一次认识柳琴是被貌似小琵琶的外形所吸引,也喜欢她明亮高亢的声音。那时候学琵琶的我总会找机会摸索柳琴的弹奏技巧,毕竟她的弹奏方法和琵琶不一样。大学时期,我参加了南艺华乐团,在这里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柳琴,偶尔也会在演奏会上弹奏柳琴。
2004 年,我终于买了属于自己的柳琴,虽然品质一般,但却是我亲自到乐器行从数十把同等级的琴中挑出来了。有了自己的琴,弹奏柳琴的时间更多了,同时也学习了更多的歌曲,同时也常常和杰申一起切磋琴艺。一年之后,我有机会以特价买一把品质比较好的琴,于是我把现有的琴转让给学生。虽然心里有些不舍,但我相信他会好好珍惜,会赋予她更好的发挥。就这样我再次到乐器行挑选了这一把琴。品质较好的琴,手感确实不一样,弹起来更得心应手,声音也比较饱满明亮。就这样,她伴随了我5,6年的时光。
自从回到老家,发觉自己很少弹琴了。回来两年,打开琴盒的次数连十根手指头都数得完。觉得自己有点糟蹋了这一把好琴,也觉得很可惜,于是开始为她寻找新主人。我不在乎转让的价钱,只希望新主人是爱琴之人,会好好保护她。今天,她将到新的主人身边,希望她嘹亮清晰的声音可以继续美丽的乐章。
Friday, May 7, 2010
三六
《三六》原为江南丝竹传统八大曲之一。此曲在民间流传极广,原名《三落》,因《三六》是江南吴语“三落”的谐音故有此名。乐曲旋律华丽清新,流畅活泼,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此曲由顾冠仁改编为弹拨乐合奏后,展示了各类弹拨乐器的演奏特长,并充分发挥了乐队合奏的表现力,使乐曲更为热烈欢腾。作者还参照了弹词《三六》的曲谱,发挥琵琶传统演奏技巧,使乐曲具有更浓的风格特点。此外,通过节奏的疏密对比、音区的高低对比、配器的色彩对比、结构上的调整,又使乐曲更为紧凑,色彩更为丰富,堪称是弹拨乐合奏中的精品。
两个星期前出席了母校乐团的常年演奏会,其中一首弹拨乐合奏~三六,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这首曲子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段落,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由于过于熟悉,让我对曲子有更高的期待。往往期望越高,失望的机率也越大。同学们的表现不错,但是缺少了默契和音色,让乐曲留下了些许遗憾。
第一次接触这首曲子,是开始学琵琶的第二年。我很幸运的可以加入大组合奏练习这首曲子。下一年的全国赛,这首歌成为了我们的参赛曲子。反复和积极的训练总算没有白费,我们总算为校争光,夺得了季军。弹琵琶多年,这一首歌在正式演出的次数也不少。最后一次,应该是多年前在南艺的音乐会上演奏。当时只有区区十位演奏员,有一些乐器也删除了,但是效果还不错,依然值得回味。
两个星期前出席了母校乐团的常年演奏会,其中一首弹拨乐合奏~三六,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这首曲子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段落,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由于过于熟悉,让我对曲子有更高的期待。往往期望越高,失望的机率也越大。同学们的表现不错,但是缺少了默契和音色,让乐曲留下了些许遗憾。
第一次接触这首曲子,是开始学琵琶的第二年。我很幸运的可以加入大组合奏练习这首曲子。下一年的全国赛,这首歌成为了我们的参赛曲子。反复和积极的训练总算没有白费,我们总算为校争光,夺得了季军。弹琵琶多年,这一首歌在正式演出的次数也不少。最后一次,应该是多年前在南艺的音乐会上演奏。当时只有区区十位演奏员,有一些乐器也删除了,但是效果还不错,依然值得回味。
Sunday, March 14, 2010
隐藏的琴声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又开始将伴随我多年的琴隐藏了起来。
今天下午,心血来潮打开了铺满细尘的琴盒,再次让熟悉的琴身倚在身上。缠了义甲,调了音,开始拨弄琴弦。手感有点陌生,曾经熟悉的琴声也变得有点薄弱。熟练了十几年的曲调也因为生疏的手感的频频中断。我很不喜欢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无奈这就是几个月不碰琴的后果。
今天,应该是我继去年八月尾的演奏会之后第二次弹琴,也代表我荒废了将近七个月的琴艺。这一次,我不晓得要花多少的时间才可以重拾曾经熟悉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机能已不能媲美年少的精力,记忆力也开始有退化的痕迹。
心里有点感慨,但是这似乎不应该成为我放弃习琴的理由,反而更应该多练习,让心理和生理的机能继续活动下去。我想起了新山一位友人,他也是爱琴爱乐之人。当年却为了打拼事业,将心爱的琵琶隐藏在床底下。十几年之后,事业有成的他又开始弹琴了。这一次,他的热诚从不因为事业的忙碌而影响,从不缺席有关音乐的活动,而且还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演出。这种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还是可以继续练琴。每星期短短的半小时,看起来不多,但却是延续琴声最大的动力。
为自己加油吧!
今天下午,心血来潮打开了铺满细尘的琴盒,再次让熟悉的琴身倚在身上。缠了义甲,调了音,开始拨弄琴弦。手感有点陌生,曾经熟悉的琴声也变得有点薄弱。熟练了十几年的曲调也因为生疏的手感的频频中断。我很不喜欢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无奈这就是几个月不碰琴的后果。
今天,应该是我继去年八月尾的演奏会之后第二次弹琴,也代表我荒废了将近七个月的琴艺。这一次,我不晓得要花多少的时间才可以重拾曾经熟悉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机能已不能媲美年少的精力,记忆力也开始有退化的痕迹。
心里有点感慨,但是这似乎不应该成为我放弃习琴的理由,反而更应该多练习,让心理和生理的机能继续活动下去。我想起了新山一位友人,他也是爱琴爱乐之人。当年却为了打拼事业,将心爱的琵琶隐藏在床底下。十几年之后,事业有成的他又开始弹琴了。这一次,他的热诚从不因为事业的忙碌而影响,从不缺席有关音乐的活动,而且还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演出。这种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还是可以继续练琴。每星期短短的半小时,看起来不多,但却是延续琴声最大的动力。
为自己加油吧!
Wednesday, November 4, 2009
霸王登场
Friday, September 18, 2009
中阮二重奏
自学音乐开始,除了琵琶,我也喜欢偶尔玩玩别的乐器,柳琴和中阮是其中比较上手的。多年以来演出的乐器就只有琵琶一种。一直到了2003年南艺的华韵荟萃演奏会,我开始在音乐会上玩琵琶之外的乐器。这是与杰申一起演出的中阮二重奏火把节之夜。由于不是我熟悉的乐器,演出时会比较紧张和拘谨,当然出错的机会也比较多。应杰申的要求,我把多年前的录影放了上来。至于表现如何,就的由大家来判断了!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09
渭水情
任鸿翔创作于1984年。乐曲以秦腔牌子曲《永寿庵》为素材,运用了西北地区风格的音阶曲调,着力反映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乐曲开始在下属调上,奏出明亮的号角性音调,明朗而开阔。紧接着运用正调慢板,呈示出主题。这是借鉴了秦腔苦音的旋律因素,因而带有强烈的西北风格特征。琵琶运用长轮为主,结合推挽、打、带、绰注、吟等技巧,听来优美而亲切,深沉而细腻,表现了对故乡无限的眷恋与思念之情。然后转入快板,铿锵的扫弦以及运用快夹弹、长轮、分弹、凤点头等多种手法,表现了渭水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乐观爽朗的精神面貌。最后再现的主题更富于动力,情感也更为丰满。
(转载自中国古曲网)
不久之前看见了CCTV器乐大赛少年琵琶组第二名的小女生演奏此曲,不只是技术到家,还精湛的表现了乐曲的风格。
六年前的音乐会,我独奏了这首歌《渭水情》。同一年,我刚刚考获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海外器乐考试文凭。所以,打铁趁热,考完试后马上开始练新曲。一直以来,我自行练习琵琶曲的方法是参考演奏家的录音和录影,然后再模仿其中的技巧和乐曲处理。短短的两个月里面还是可以将整首曲子流畅的弹过一遍,但是速度和秦腔的味道依然没有办法好好掌握。
六年过后的今天,再次重温自己的录音.除了技术上的局限,还发觉我把曲子弹得太温柔了,少了秦腔的苦腔,少了激情,少了感动,看来我得多了解西北音乐的风格。如今人生历练增加了,如果可以再好好的演奏这首曲子,相信自己应该可以将秦腔的味道表现得更好。只是不晓得自己什么时候还有兴致抚琴,好好的磨练磨练。
乐曲开始在下属调上,奏出明亮的号角性音调,明朗而开阔。紧接着运用正调慢板,呈示出主题。这是借鉴了秦腔苦音的旋律因素,因而带有强烈的西北风格特征。琵琶运用长轮为主,结合推挽、打、带、绰注、吟等技巧,听来优美而亲切,深沉而细腻,表现了对故乡无限的眷恋与思念之情。然后转入快板,铿锵的扫弦以及运用快夹弹、长轮、分弹、凤点头等多种手法,表现了渭水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乐观爽朗的精神面貌。最后再现的主题更富于动力,情感也更为丰满。
(转载自中国古曲网)
不久之前看见了CCTV器乐大赛少年琵琶组第二名的小女生演奏此曲,不只是技术到家,还精湛的表现了乐曲的风格。
六年前的音乐会,我独奏了这首歌《渭水情》。同一年,我刚刚考获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海外器乐考试文凭。所以,打铁趁热,考完试后马上开始练新曲。一直以来,我自行练习琵琶曲的方法是参考演奏家的录音和录影,然后再模仿其中的技巧和乐曲处理。短短的两个月里面还是可以将整首曲子流畅的弹过一遍,但是速度和秦腔的味道依然没有办法好好掌握。
六年过后的今天,再次重温自己的录音.除了技术上的局限,还发觉我把曲子弹得太温柔了,少了秦腔的苦腔,少了激情,少了感动,看来我得多了解西北音乐的风格。如今人生历练增加了,如果可以再好好的演奏这首曲子,相信自己应该可以将秦腔的味道表现得更好。只是不晓得自己什么时候还有兴致抚琴,好好的磨练磨练。
Friday, September 4, 2009
艺十年•圆满落幕

《艺十年》,是南艺华乐团成立十周年纪念的演奏会。演奏会依然保留南艺一贯的呈现方式,除了合奏,合唱和独唱都由乐队伴奏。曲目涵盖由古至今的乐曲,既有古曲霸王卸甲和胡笳十八拍,以历史背景为题材的秦兵马俑幻想曲,临安遗恨和黄河颂,曲调轻松的合唱曲,华丽热闹的舞龙灯,还有旋律优美轻快的傣族音乐~难忘的泼水节。
由于七百公里的距离,我并没有参与其中的筹备工作,也没有参与密集的排练。只是在演奏会之前出席过一次的排练,接下去就是彩排和正式演出。如果我只是参与合奏,或许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但这一次,我是琵琶齐奏的乐手之一。最大的挑战还是三位齐奏的乐手都不能一起排练,只有领奏者可以常常与乐队配合。演出前两个星期,是我们第一次配合。而从开始配合到正式演出,时间应该没有超过三个小时,听说当天的演出效果还不错。这一次,多年的舞台经验确实帮上了大忙,让我在缺少配合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淡定的演出。现在唯有期待演奏会的录影,将演出的过程记录成为永远的回忆。
Friday, August 14, 2009
草原小姐妹
《草原小姐妹》,刘德海、吴祖强曲,乐曲描写了蒙古族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与暴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全曲分为四段,一、草原放牧,二、与暴风雪搏斗,三、党的阳光照心间,四、千万红花遍地开。
这首曲子,是我最爱的琵琶曲之一。前几天在网路上看见了八位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齐奏的录影,以往练习此曲的回忆不断飘过脑海里。学琵琶几年后接触到这首歌,觉得乐曲不错,旋律动人,但是却是很考技术,也很好表现的乐曲。
中学时期,常常都有目标想弹好我喜欢的曲子,也希望因此有上台独奏的机会,而《草原》就是我参加全国赛之后的目标。只可惜全国赛之后,中五的考试让我被迫放下了每一天抚琴的习惯,当然也不可能再练习新的曲子。毕业之后,暑假打工的时期也没有什么时间练琴,接下去又收到大学录取的通知,于是千里迢迢来到了新山继续学业,我的琵琶当然也被迫留在家乡。大学的第二学期,我按耐不住熟悉的琴声,把琴带到了宿舍。由于宿舍的学生很多,大部分都是友族同胞,我可以弹琴的时间也寥寥无几。就这样,我放下了曾经热爱的音乐。
当我开始另一个学位的时期,我同时开始了琵琶的教学活动,这也促动了我重新练琴的心。为了肯定自己的水平,我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海外考级,选了两首我喜爱的曲目,而它们都是第九级的曲目。于是,我又开始了每天练琴的日子。为了减少对屋友的打扰,我选择了午餐时间的一两个小时练琴,日复一日,一直到考试为止。这一段期间,谢谢屋友们的体谅,他们知道我要考试后也没有埋怨。反而是住在后面的大学生开始投诉我干扰到他们午睡的时间。我没有办法不练琴,唯有在练琴的时候把门窗都关上,把外传的音量减至最低。
几个月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终于可以一气呵成的把曲子弹好,也顺利的考获文凭。对于自学琵琶的我,可以弹奏自己喜爱的曲子,心中的喜悦是非笔墨能形容的。两年后,我打算再参加全国独奏赛,除了为自己设定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也当作自己最后一次参赛。曲子一样选了《草原》,但是报名之后没多久才得知毕业典礼落在同一天。接到消息的那一天开始,我失去了练琴的重心,也从此没有再好好地练这首曲子。这些日子,曾想过练习协奏曲的版本,无奈没有独奏的机会,更加没有乐队可能为我伴奏。每一次视谱弹过之后也就不了了之。
想念曾经的旋律,
想念曾经的琴声。
这首曲子,是我最爱的琵琶曲之一。前几天在网路上看见了八位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齐奏的录影,以往练习此曲的回忆不断飘过脑海里。学琵琶几年后接触到这首歌,觉得乐曲不错,旋律动人,但是却是很考技术,也很好表现的乐曲。
中学时期,常常都有目标想弹好我喜欢的曲子,也希望因此有上台独奏的机会,而《草原》就是我参加全国赛之后的目标。只可惜全国赛之后,中五的考试让我被迫放下了每一天抚琴的习惯,当然也不可能再练习新的曲子。毕业之后,暑假打工的时期也没有什么时间练琴,接下去又收到大学录取的通知,于是千里迢迢来到了新山继续学业,我的琵琶当然也被迫留在家乡。大学的第二学期,我按耐不住熟悉的琴声,把琴带到了宿舍。由于宿舍的学生很多,大部分都是友族同胞,我可以弹琴的时间也寥寥无几。就这样,我放下了曾经热爱的音乐。
当我开始另一个学位的时期,我同时开始了琵琶的教学活动,这也促动了我重新练琴的心。为了肯定自己的水平,我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海外考级,选了两首我喜爱的曲目,而它们都是第九级的曲目。于是,我又开始了每天练琴的日子。为了减少对屋友的打扰,我选择了午餐时间的一两个小时练琴,日复一日,一直到考试为止。这一段期间,谢谢屋友们的体谅,他们知道我要考试后也没有埋怨。反而是住在后面的大学生开始投诉我干扰到他们午睡的时间。我没有办法不练琴,唯有在练琴的时候把门窗都关上,把外传的音量减至最低。
几个月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终于可以一气呵成的把曲子弹好,也顺利的考获文凭。对于自学琵琶的我,可以弹奏自己喜爱的曲子,心中的喜悦是非笔墨能形容的。两年后,我打算再参加全国独奏赛,除了为自己设定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也当作自己最后一次参赛。曲子一样选了《草原》,但是报名之后没多久才得知毕业典礼落在同一天。接到消息的那一天开始,我失去了练琴的重心,也从此没有再好好地练这首曲子。这些日子,曾想过练习协奏曲的版本,无奈没有独奏的机会,更加没有乐队可能为我伴奏。每一次视谱弹过之后也就不了了之。
想念曾经的旋律,
想念曾经的琴声。
Tuesday, June 9, 2009
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是琵琶著名的传统武曲。乐曲以项羽为主角,音乐取楚汉相争之中的垓下之战为题材。乐曲着重渲染了楚霸王交战失利,一蹶不振而至别姬自刎的英雄悲剧。
习琴多年,我从未真正弹过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原因是我爱文曲更胜于武曲。因为南艺的十周年庆,我开始练习霸王卸甲。从开始的少许抗拒,到开始领悟这首歌的背后的故事,现在总算可以把曲子弹完。接下去的几个星期,是把谱子在背熟一些,还有加强指力,和处理乐曲的需要。要弹好这首歌,真得很不容易。
曲子有点长,全曲为十一分钟。
如果你可以接受琵琶武曲,那么请听一听,然后给点意见吧。
习琴多年,我从未真正弹过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原因是我爱文曲更胜于武曲。因为南艺的十周年庆,我开始练习霸王卸甲。从开始的少许抗拒,到开始领悟这首歌的背后的故事,现在总算可以把曲子弹完。接下去的几个星期,是把谱子在背熟一些,还有加强指力,和处理乐曲的需要。要弹好这首歌,真得很不容易。
曲子有点长,全曲为十一分钟。
如果你可以接受琵琶武曲,那么请听一听,然后给点意见吧。
Wednesday, April 8, 2009
第一次弹中阮
Tuesday, April 7, 2009
南艺的第一次
Monday, April 6, 2009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乃河南板头曲,以民间乐曲《老六板》放慢加花而成,旋律流畅,节奏鲜明。常为民间艺人雅集时演奏,以表达知音和友情。
曲子的由来有一段典故。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 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是我蛮喜欢的一首古曲。
乐曲委婉动人,就似在风光明媚的山里,抚着琴弦,任音符随着潺潺流水,顺流而下。
曲子的由来有一段典故。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 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是我蛮喜欢的一首古曲。
乐曲委婉动人,就似在风光明媚的山里,抚着琴弦,任音符随着潺潺流水,顺流而下。
Monday, March 30, 2009
十载南艺
十年前的三月,南艺华乐团正式成立,大部分的成员都是工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我们只是常常聚在一起玩音乐,偶尔在一些传统节日到外演出。自2001年开始至今,秉持着发扬文化的精神,乐团开始主办音乐演奏会。这个活动至今从未间断。从多用途礼堂到顶级的音乐殿堂,我几乎参与了每一场的演出,只有一次因身在外地工作而无法参与。
十年前的面孔,如今只剩下寥寥。有很多热爱音乐的朋友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十年后的今天,回望以往的点点滴滴,心里总有一丝丝的怀念。今年的演奏会,我依然会参与,只是心里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可以看到十年前的伙伴们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在台上一起演奏,或是在台下当观众,都会让这十周年庆更别具一番的意义。
《金蛇传韵》,2001年,Goodhope Hotel
《雅韵悠扬》,2002年,国光小学礼堂
《华韵荟萃》,2003年,JOTIC Auditorium
《风雅颂系列之民歌名乐》,2004年,宽柔中学礼堂

《风雅颂系列之金鼓乐韵》,2005年,宽柔中学礼堂

《风雅颂系列之在那遥远的地方》,2006年,宽柔中学礼堂

《4th JB Arts Festival~Malam Muzikal Klasik》,2007年,Auditorium RTM

《风雅颂系列之新马行》,2008年,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及南方学院礼堂
十年前的面孔,如今只剩下寥寥。有很多热爱音乐的朋友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十年后的今天,回望以往的点点滴滴,心里总有一丝丝的怀念。今年的演奏会,我依然会参与,只是心里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可以看到十年前的伙伴们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在台上一起演奏,或是在台下当观众,都会让这十周年庆更别具一番的意义。
《金蛇传韵》,2001年,Goodhope Hotel
《雅韵悠扬》,2002年,国光小学礼堂
《华韵荟萃》,2003年,JOTIC Auditorium
《风雅颂系列之民歌名乐》,2004年,宽柔中学礼堂

《风雅颂系列之金鼓乐韵》,2005年,宽柔中学礼堂

《风雅颂系列之在那遥远的地方》,2006年,宽柔中学礼堂

《4th JB Arts Festival~Malam Muzikal Klasik》,2007年,Auditorium RTM
《风雅颂系列之新马行》,2008年,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及南方学院礼堂

Monday, March 16, 2009
琴牵我心
Wednesday, January 28, 2009
琵琶之行
之前的文章,我贴了唐朝白居易的《琵琶行》。我对唐诗没有什么认识,但是却与琵琶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琴缘始于中学时期,也因此结识了一班拥有同样喜好和目标的同学。大家从懵懵懂懂之中互相扶持,互相学习,经过挫折,也创造过辉煌的成绩。中学时期的战友们,大多数在中学毕业之后就退出这个圈子,剩下我一人依然保持着这股热诚至今。大学时期到外地深造,让我遇上了另一班对华族音乐充满热诚的朋友。大家都保持着对音乐的喜爱,不管课业有多忙,还是汇聚在一起练习,参加义演。随着毕业的骊歌响起,大家各奔前程,但是我的琴路依然在大学生涯的后期得以延续下去,也同时为自己设立了不同的目标。这一条琴路,并没有随着步入社会大学而停歇,我依然抱着琵琶继续走下去。
曾经试过一天不弹琴,却让我浑身不自在,甚至无法专心温习功课。也曾经试过一年多的时间没有碰琴,让琴盒上布满了尘埃。习琴的岁月,有苦有泪,有血有汗。曾经有过很多梦想,但却因为现实而搁了下来。习琴,需要无限的耐心、毅力和时间。如今的我,已经缺乏时间让自己再更上一层楼,只希望我可以继续拨弄琴弦,继续自娱,继续沉醉在琴声之中。



琴缘始于中学时期,也因此结识了一班拥有同样喜好和目标的同学。大家从懵懵懂懂之中互相扶持,互相学习,经过挫折,也创造过辉煌的成绩。中学时期的战友们,大多数在中学毕业之后就退出这个圈子,剩下我一人依然保持着这股热诚至今。大学时期到外地深造,让我遇上了另一班对华族音乐充满热诚的朋友。大家都保持着对音乐的喜爱,不管课业有多忙,还是汇聚在一起练习,参加义演。随着毕业的骊歌响起,大家各奔前程,但是我的琴路依然在大学生涯的后期得以延续下去,也同时为自己设立了不同的目标。这一条琴路,并没有随着步入社会大学而停歇,我依然抱着琵琶继续走下去。
曾经试过一天不弹琴,却让我浑身不自在,甚至无法专心温习功课。也曾经试过一年多的时间没有碰琴,让琴盒上布满了尘埃。习琴的岁月,有苦有泪,有血有汗。曾经有过很多梦想,但却因为现实而搁了下来。习琴,需要无限的耐心、毅力和时间。如今的我,已经缺乏时间让自己再更上一层楼,只希望我可以继续拨弄琴弦,继续自娱,继续沉醉在琴声之中。



Friday, January 23, 2009
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Subscribe to:
Posts (Atom)